性早熟是指青春期的早发期,即女性在8岁前出现性腺增大和继发性征,或在10岁前月经,男性在9岁前发育。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,性早熟可分为两类: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(GnRH)依赖性早熟(真性早熟)和非GnRH依赖性早熟(假性早熟);前者称为中央性早熟或完全性早熟,后者称为周围性早熟。此外,不完全性早熟,如单纯早期乳房发育和单纯早期阴毛,已被归类为一种变异类型的青春期。
性早熟主要由垂体和性腺功能异常引起,也可能由激素分泌过多、肿瘤或肾上腺病变引起。该病对儿童危害很大,如身材矮小和发育不良,需要及时检查。特殊原因可通过磁共振成像进行治疗。
性早熟的原因有很多。有遗传原因,如父亲早泄和母亲月经早。饮食不当也会导致性早熟。例如,过早使用补充剂,如燕窝和海参,会影响儿童的性发育;社会因素和太多的环境污染物,如过度使用洗涤用品和工业污染物,包括双酚A制剂,都与早期性发育有关。
由垂体性腺活动引起的性早熟称为真正的性早熟。不仅有第二性征的发育,还有性腺增殖和性功能的表现,即女性有排卵,男性有精子成熟。例如,身体性早熟(特发性早熟)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性早熟。真正的性早熟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,必须用激素类似物治疗。
(1) 中枢性性早熟
1.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,如丘脑、垂体腺瘤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。
2.来自周围性早熟。
3.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称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(ICPP)。
4.不完全性中枢性早熟是CPP的一种特殊类型,这意味着儿童具有早期第二性特征。其调节机制也在于下丘脑-垂体-性腺轴的激活,但其性发育是自我限制的;常见的类型是单纯早期乳房发育。如果发生在2岁以下的女孩,可能是由于下丘脑-性腺轴的生理活动,也称为“青春期”。
ICPP占女孩CPP的80%-90%以上;相反,超过80%的男孩是有机的。
(2) 周围性性早熟
1.根据第二性征的特点进行分类:早期的第二性征与儿童的原始性别相同时称为同性恋性早熟,与原始性别相反时称为异性性早熟。
2.常见原因分类
女孩性性早熟
(1) 同性恋性早熟(女孩继发性综合征):见于遗传性卵巢功能障碍,如McCune-Albright综合征,良性卵巢占位性病变,如自主性卵巢囊肿,雌激素分泌性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卵巢肿瘤,异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(hCG)分泌性肿瘤,外源性雌激素摄入等。
(2) 异性性性早熟(男性继发性综合征):见于先天性肾上腺增生、分泌雄激素的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卵巢肿瘤以及外源性雄激素摄入。
男孩性性早熟
(1) 同性恋性早熟(男性继发性综合征):见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(更常见)、肾上腺皮质肿瘤或睾丸间质细胞肿瘤、异位分泌hCG和外源性雄激素刺激的肿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