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材矮小虽然并不致命,却影响矮小儿童的一生,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。调查显示,90%的矮小儿童有自卑、抑郁等心理障碍,成年后不具备正常劳动能力,面临升学、就业、婚恋等方面的沉重压力。
目前临床上一般用标准差法或百分位法来判断身材矮小,即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、同性别、同地区、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的2个标准差或3个百分位,就可诊断为矮小症。建议家长每3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,如果在班级站队总是排在前三名,或比同龄孩子个头矮5-10厘米,家长就应该引起注意。
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,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,儿童骨生长的潜力及时间空间越大,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,生长效果越好。而且矮小儿童年龄越小、体重越轻,所用生长激素药物剂量越小,花费越少。
目前不少人把儿童“矮小”当成是“晚长”,其实这两个名词所代表的意义并不相同。所谓的“矮小症”,指的是身高低于同年龄、同性别、同地区正常健康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;
而“晚长”又称青春期延迟,指的是女孩于14周岁以后、男孩于15周岁以后尚无第二性征出现(如男性睾丸增大、女性乳房增大等),或女孩18周岁仍无月经初潮。
“其实,人类的发育年龄有很强的遗传性。比如说,妈妈发育晚,十五六岁才来月经,说明家里的遗传倾向就是偏晚的。我曾经遇到这样的病例,这个孩子小时候长得晚、长得慢,到了别人已经不长个儿的时候,他才开始长,可能二十岁才追上正常人的身高,但这个孩子后个子都不矮。所以,矮小和晚长是完全不等同的。
建议春季家长带着孩子多出门做一些户外运动,多晒太阳,多吃蔬菜和豆类。睡眠也是保证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,晚上十点以后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,因此应当保证在这个时间前进入睡眠状态。
要给孩子多吃些富含各类营养的食物,如豆类制品、蛋、鱼虾、奶类、瘦肉、蔬菜、水果等。生长激素出现分泌高峰是在夜间睡眠时,因此,比较帮助孩子养成科学的作息习惯。
多做一些对长高有帮助的体育运动,比如摸高,打篮球,游泳、舞蹈、羽毛球、乒乓球、单杠等。不良的情绪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,不利于长高。
以上四点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大的帮助。另外,专家建议,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高变化,发现异常之后,及时的带孩子去专门的长高医院进行科学的治疗,找出病因,对症下药,早日获得理想的身高。
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致力于儿科发育行疾病的治疗,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西路69号。挂号预约请联系我们:0371-55689970